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与备考建议

  • 发布时间:2022-08-30 15:51:54   浏览: 次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二、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5、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6、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7、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写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体现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常见修饰句子的方法

  (1) 比喻句: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犹如仿佛等,有的比喻句用成了变成是等代替比喻词,如: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比喻句的特点是:本体和喻 体有些相似,并且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的。所以有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如:小花长得好像她妈妈。(X)

  (2)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像人一样。如:青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此句用告诉快乐等写人的词语来写小动物。

  (3) 夸张:故意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地描述。如:(夸大)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缩小)在巴掌大的牢房里,他照样锻炼。

  (4) 排比:把意思相联、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大体相等、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如: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国的人民心一齐欢跃起来。

  (5) 设问:自问自答。如: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6) 反问:无疑而问,问而不答,答案暗含在问话中。如: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7) 疑问:提出问题。如:今天你去图书馆看书吗

  举例

  比喻句:碧绿的海面,像丝绸一样柔和,微荡着涟漪,真美!

  拟人句:太阳揭开云被,露出金色的微笑,慈祥地注视着大地。

  排比句:青蛙叫起来,无边的田野如沸如腾,如鼓角齐鸣,如风潮迸涌。

  反问句:光是学习优秀,就能算得上三好学生吗

  夸张句:桂花十里飘香。

  设问句:小明为班级做贡献,是为了老师表扬吗不是的,他是诚心诚意为班级做贡献。

  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

  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七、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并列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2、递进 不仅而且 不但还 连也

  3、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

  4、转折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5、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6、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7、因果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八、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关于词语的基本知识

  理解词语

  1、先弄清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如:疾驰,疾是飞快,驰是奔跑,疾驰就是飞快奔跑的意思。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如:(近义)焦急就是着急的意思。(反义)熟悉就是不陌生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养花》一文,从到院子里看花回屋工作再出去再回屋,就可以猜出循环是不断重复的意思。

  词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形容好的,如顽强;

  贬义词:形容不好的,如顽固;

  中性词:形容不好不坏,如环视桌子。

  常用关联词使用列举

  (1) 她(既)是个三好学生,(又)是个优秀队干。

  (2) 他(一边)听音乐,(一边)画画。

  (3)(因为)今天是六一节,(所以)不用上学。

  (4) 武松(不但)勇敢,(而且)非常机智。

  (5) 小明(不仅)学习刻苦,(还)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6) (只有)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人,(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功。

  (7) (只要)你肯去钻研,(就)一定能克服这个困难。

  (8) (无论)刮风下雨,我(都)按时到校。

  (9) (虽然)今天放假,(但是)小花还是呆在家里认真学习。

  (10) (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去爬山。

  (11) (即使)你这次数学考了满分,(也)不能骄傲。

  (12) 凡卡心想:(与其)在城里受罪,(不如)回乡下爷爷那里。

  (13) 刘胡兰(宁可)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屈服。

  (14) 这道题(不是)你做对了,(而是)我做对了。

  (15) 他(一)读起书来(就)废寝忘食。

  九、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十、标点符号的作用

  1、(破折号)的作用

  ① 解释说明; ② 话题的转换;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 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省略号)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引号)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 ④特定称谓

  标点符号的用法

  (1) 句号(。):陈述句的末尾停顿用句号。如:请你稍等一下。

  (2) 问号():问句末尾的停顿。

  (3) 感叹号(!):感叹句末尾的停顿。如:这儿风景真美啊!

  (4) 逗号(,):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如:他来了,又走了。

  (5) 分号(;):一个句子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

  如: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珍珠,冒到中途又歪下去了;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大水泡。

  (6) 顿号(、):句子中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如: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是我国的四大河流。

  (7)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提起下文,表示后面还有话要引起注意。如:她说:我明白了。

  (8) 引号(双引号 单引号 ) 引号的三种用法:

  a) 表示直接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书刊等的话。如:她说:我明白了。或:楼的前面挂着镇隆中心小学的牌子。

  b) 表示强调,引起注意。如: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c) 表示意思否定。如: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注: 引号里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如:他问老师:老师,置之不理的理字是什么意思

  (9) 省略号():省略号有三种用法:

  a) 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如:我读了渔夫皱起眉别等他们醒来这一段,心里很感动。

  b) 表示例举事物的省略。如:动物园里有白熊、大象、猴子

  c) 表示话没说完。如:指导员伤心地说:我没有把你们照顾好,你们都瘦得

  d) 表示声音断断续续。如: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10) 书句号( 《》 ):表示书籍、报刊、文章、影视剧等的名称出现在一个句子中的时候,这些名称应用上书名号。

  如:昨天,我读了《林海》这一课,还《惠州日报》和《西游记》。

  (11) 破折号():破折号有三种用法:

  a) 表示解释说明。如: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b) 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如: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c) 表示声音延长。如:嘟火车进站了。

  十一、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十二、文章的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

  2、地点变换的顺序。

  3、事情发展的顺序。

  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小升初语文备考抓哪些知识

  一、抓基础。

  1、汉语拼音

  2、汉字

  3、词语

  4、句子

  5、标点符号

  二、抓阅读。

  在新《课程标准》中,共提出了11点要求。其主要的是: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关于阅读的要求,作一些说明:

  (1)句子意思的理解。

  (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

  (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

  (4)文章的中心思想。复习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5)体会思想感情。实际上有三种情况:一句话、一段话、全文。

  有的体会作者的感情,有的是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只要求体会感情的基调。

  (6)回答问题。要针对问题作答,回答要全面,句子要连贯。

  问题从性质来看,有三种类型: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写)为什么从回答问题的要求来看:有的问题的答案必须是求同的,或者说答案是的;有的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

  如:你读了以后,受到什么启发这类问题应该是多元的。

  背诵。主要是本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或练习上的成语和读读背背,课后提出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三、抓写作。

  从习作的类型来看,有写记叙文,也有写应用文。从习作的形式来看,有记实性的习作,写自己平时所见、所闻和所想;有想像性的习作,包括看图作文、续写等。从习作的内容来看,有写人、记事(记叙一次活动)、有写景。

  阅读和作文各占三成

  小升初择校考的难度比毕业考试要高很多。从内容上,语文有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各占30%左右。在备考中,基础知识方面要注意四至六年级的诗句,比如描写月亮的诗句有什么阅读方面,可做一些名家名篇;作文方面,要多练一些,多一些情感表达,多读一些与生活实践相关的书。

  最难:诗词和课外知识

  语文科最难的有三点,一是语音部分。二是诗词部分,小学课本有80首诗要背,有的学生背出来了还写不出字来。三是作文。基础知识部分还要注意课外知识,如成语的理解。

  支招:两周完成一篇作文练习

  要突破作文,首先要明白作文不一定要写得多么美,主要是表达自己的感情,要懂得感恩。对于作文不好的学生,他们常用的方法是领着学生一点一点列提纲,完成一篇范文,这样以后应付作文就游刃有余了。作文要加强审题,往年扣分最多的就是离题。

  在写作技巧上:一是准备几个合适的材料,学会一材多用;二是提炼自己的语言,使用书面语;三是练习作文的拟题;四是有针对性地二周完成一篇作文练习,精批细改。

  阅读部分如果是记叙文,要先通读文章,再看题目,再寻找答案,再核对。写人的文章,人物形象的评价要全面,写事的文章,要看清文章的线索,写景的文章,可以一边看一边画草图,画完图整个文章就清晰了。

  如果是说明文,回答问题要从原文出发,不能主观猜测,有发挥的内容,可以加入对生活的体会与思考。复习诗词和课外知识,要以文学常识为主,对课文的作者介绍,不能忽略课文中的小字部分。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与备考建议.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x格式
  • 热门专题
  • 相关内容
  • 网站地图 - TAG
  • Copyright @ www.sucaiall.com 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0122567号
  • 免责声明:素材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