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立意的教材内容整合

  • 发布时间:2022-09-15 17:21:30   浏览: 次    

一、问题缘起

当下各类历史教学评比及教学公开课中,是否具有教学立意已成为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好的教学立意不仅可以点题凝神、深化主题,还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学科素养。然而,随着教学立意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也存在一些有教学立意但其作用未能完全发挥出来的情况,归根结底则是对教学立意的运用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从本质上来讲,教学立意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体现的是一种视角或主张。因此可以说,对于一堂历史课而言,教学立意最主要的作用就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那么,如何基于教学立意整合历史教材的内容呢,本文以《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一谈基于教学立意的教材内容整合的思路与方法。

二、基于教学立意的教材整合的思路与方法

(一)分析教材,确定立意的角度

教材[1]是开展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凭借,教学立意的确立也必须以教材内容为根基。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三种主流版本[2]的历史教材在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均很好地遵循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辛亥革命基本史实的选择和评价也都大同小异。在辛亥革命的性质方面,三种教材均将其定位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对比最新版的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我们发现新教材对辛亥革命的性质定位是“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只是几字之差,但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历史认识。结合学术界相关研究[3],我们搞清了两种提法的来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说法可以追溯到1940年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而“民族民主革命”的说法则是改革开放后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且这些新成果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20xx年“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20xx年“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均无一例外地将辛亥革命的性质表述为“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鉴于此,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立意确立为“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并以此为中心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

(二)剖析立意,找出教学关键词

教学立意源于历史教材内容而又高于历史教材内容,因此,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前面确立的本课教学立意是“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其中最能体现本课内容主旨的是“民族民主革命”这一内容。具体来说,“民族民主革命”又可以细分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两个部分,《辛亥革命辞典》中对“民族革命”的定义是:“中国近代民族运动即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必然途径。在清末,这一革命的首要目标是革以满洲亲贵为主体的清政府的命,结束其一贯推行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对“民主革命”的定义则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简称。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是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从以上两定义中可知,辛亥革命“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中既有反对民族压迫的民族革命任务,也有反对专制的民主革命任务,因此我们可将“民族民主革命”作为本课的教学关键词。

(三)围绕关键词,梳理教学逻辑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三种逻辑,即历史发展的逻辑、教材编写的逻辑以及学生学习心理的逻辑。历史教学需要尽量将这三种逻辑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历史课堂的教学逻辑。教学逻辑的构建需要围绕教学关键词展开,本课的教学关键词是“民族民主革命”,因此,可根据教学关键词把本课的教学逻辑梳理如下:1、民族民主革命的由来。其包括民族民主革命的概念,民族革命的由来,民主革命的国内外背景等问题。2、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过程。包括晚清各种爱国革命团体的建立,革命党人的历次起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临时约法》的颁布等内容。3、民族民主革命的成就。包括民族革命中民族平等的实现与民族独立的任重道远,民主革命中君主专制的终结与民主制度的艰难实践。

(四)增删查改,整合教材的内容

历史教材中已经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然而根据教学立意确立的历史教学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对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相应处理,具体有如下几种处理方式:

根据新的教学结构增加部分内容

例如,辛亥革命中民族革命的内容向来容易被忽视,历史教材中虽然提到了同盟会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但在具体教学中却往往并不重视辛亥革命的民族革命意义。事实上,正是因为清王朝长期以来对其他民族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孙中山先生才会将“民族主义”放在三民主义的首位,针对这一内容,教师可补充民族主义的相关内容如下:

在清朝268年的统治中,反满情绪自始至终从未消失,清初**思想家如顾炎武、王夫之反复地提倡“反清复明”的思想。尽管他们的活动并未导致满族统治的立即覆灭,但革命的萌芽却在地下组织与秘密会社中保持着活力。各种由明朝遗民发动的运动、三藩之乱、天地会的活动、白莲教起义,以及太平天国革命,都表现了无休止的民族或种族反抗趋势,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正是深深地根植于这一传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xx,中国的奮斗》

再如,在辛亥革命的民主革命背景中,历史教材只注重对国内背景的介绍而疏于对国外民主革命潮流的介绍,教师可补充相关内容如下:

近代西方的伟大革命,如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均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主、独立、人权、平等、自由等观念风靡于中国青年的思想中。而且,意大利与德意志在1870年民族统一的成功,也为前瞻的中国人提供了光辉的榜样,推动他们采取相类似的行动。此时,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了中国革命性变革的推动力。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xx,中国的奋斗》

根据新的教学结构删减部分内容

整合后的教学结构主题更加明显,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立意,有时需要对原有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删减。关于《辛亥革命》一课,教材中先后提到的历史人物有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章炳麟、邹容、陈天华、林觉民、黄兴、黎元洪、溥仪、袁世凯等,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包括兴中会、同盟会、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黄花岗起义、保路风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清帝退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等。教材的内容已经是精选了最基本、最重要的历史史实,但即便如此,每个历史人物背后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每一个历史事件背后也都有数不清的细节,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有一定的取舍。在历史人物方面,本課教学可以着重塑造孙中山和袁世凯两人的个人形象,讲清楚两人早期的经历以及在辛亥革命中的所作所为,如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民主革命历程的复杂性,呼应本课教学立意。在历史事件方面,本课可以挑选同盟会的成立、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关键事件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学生建立对辛亥革命发展过程的完整认识。

改变部分原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

历史教材主要运用文字进行历史建构,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原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例如,在民族民主革命之成就中的“民族平等”方面,教材中只提到了“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以五色旗为国旗”等,但却并没有解释五色旗中蕴含的民族平等的含义,对此,教师可以展示五色旗的图片并加以解释: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分别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到中华民国建立后的“五族共和”,为日后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发展,起了先行作用。

再如,在民族民主革命之成就中的“民主制度的艰难尝试”中,教材中提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国家组织原则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同时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国民国的政治体制借鉴了西方各国的民主政体但又与其中任何一国都不完全一样,因此,教师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规定条文将其转化为直观的权力结构图如下:

将《临时约法》中规定的国家组织结构图示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民**力的运行机制,从而加深对“中华民国的建立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的认识。另一方面,从结构图中也可以看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西方的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了参议院很大的权力但却没有给它设计相应的制约,总统只有“同意权”而没有“解散权”,“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4] 权力结构的不完善预示着这种民主制度的不稳定性,这也进一步反映出民主制度在当时中国的实践是十分艰难的。

三、总结与反思

(一)教材整合的力度要考虑学情

教学立意以教材内容为基本出发点,但其作用的发挥则有赖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因此,教材整合的力度要充分考虑学情。对于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而言,在教材内容的整合方面,尽量以教材内容为主,同时选择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补充材料。对于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而言,在教材内容的整合方面,可以更多地使用教材之外的内容,同时提供多种视角下的不同材料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二)教材整合不能偏离教学重心

教材内容的整合为历史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材整合不能偏离教学重心。课程标准要求和历史教材内容是教学的重心所在,因此,教材整合需要建立在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和对历史教材的深入理解基础之上。

(三)不是每一课内容都需要整合

教材整合是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的一种或增或减或改的处理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实上,教材整合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并不是每一课的内容都需要整合。对于历史教材中时间线索比较清晰,内容结构比较完整,教学主题比较明确的课文来说,历史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利用好教材自身的内容而不是另辟蹊径进行新的整合。

【注释】

[1]此处的教材是狭义上的教材,特指教科书,文中的教材均为此意。

[2]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

[3]冯一下:《重视辛亥革命性质的新表述——“历史教学中的辛亥革命”专题研究之一》,《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xx年第3期。

[4]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第45页。

《基于教学立意的教材内容整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x格式
  • 热门专题
  • 相关内容
  • 09-15基于教学立意的教材内容整合

    一、问题缘起当下各类历史教学评比及教学公开课中,是否具有教学立意已成为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

  • 09-15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以下是第一文档网分享...

  • 09-15童话镇吉他教学视频

        童话镇吉他谱  童话镇歌词  听说白雪公主在逃跑  小红帽在担心大灰狼  听说疯帽喜欢爱丽丝...

  • 09-15如何改善中学生物教学现状的论文

    如何改善中学生物教学现状的论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

  • 09-15最新初二音乐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022

    现在音乐课也十分的重要,相信教师在一学期的工作中一定都学到了不少知识,你的工作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素材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初二音乐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02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的参阅。    ...

  • 网站地图 - TAG
  • Copyright @ www.sucaiall.com 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0122567号
  • 免责声明:素材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